TAIYUAN, Oct. 4 (Xinhua) -- Archeologists in North China's Shanxi Province have excavated a rare turtle-shaped brick tomb dating back to about 800 years.
Bai Shuzhang with the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said on Sunday that the tomb of the mid to late Jin Dynasty (1115-1234) was discovered in April by a resident of Shangzhuang Village, Qinxian County, who was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for his new house.
With a height of four meters, the tomb consists of an octagonal burial chamber and five small rooms at the chamber's northern, northeastern, northwestern, sou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sides. The design makes it look like a turtle from above.
Inside, seven sides of the chamber are embedded with 21 brick carvings, three on each side. The works depict folk tales about filial sons.
Analyses from the unearthed human remains suggest the tomb was shared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people.
Bai said the tomb's shape is unusual and the brick carvings are important for research on funeral customs during the dynasty.
|
山西沁县上庄村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墓
发布时间:2015-09-25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王晓毅 白曙璋 点击率:1266
2015年 4月, 山西省沁县漳源镇上庄村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代砖室墓, 山西省考古所闻讯后派员实地考察, 并于 6月中旬协同沁县文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上庄村距沁县县城西北约 10 公里, 此墓顶部西北端挖土时被破坏。此墓为一座仿木构建筑的砖室墓,叠涩攒尖顶。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呈八边形,五个耳室分别在墓室正北、东北、东南、西南及西北方向,整体平面形状为龟形。 墓葬坐北朝南, 方向为 353°, 墓葬全部用砖叠砌。
墓室平面呈八边形, 进深 2.2 米、宽 2.15 米, 面积大约 4 平方米。 沿周壁砌作须弥座, 高 42厘米, 通接于甬道下部。 墓底部以方砖和条砖错缝横排铺就。 墓室周壁均砌雕仿木结构形式, 八角处皆有倚角立柱, 下有方形柱础, 上托一道普柏枋, 高 0.44米。 墓室八壁共设 16 组斗栱, 转角柱头斗栱为斗口跳双昂, 昂上、 下各一, 每壁的枋间亦设补间斗栱一朵, 其上承替垫板一周, 向上依次设一匝檐椽、 瓦垅、 猫头, 高0.65米。 再以 21层条砖逐层叠涩收拢,最后由三块条砖用泥灰包成一整块封顶, 墓顶至墓底通高 4米。
正北壁两柱间砌雕卷帘, 卷帘下正中有一耳室, 耳室入口呈如意连弧忍冬纹门, 耳室呈方形, 叠涩顶, 高 1.2米、 宽 0.75米、 进深 1米, 室内堆放一具人骨。 耳室门外两侧各雕一侍女, 左侧侍女双手捧托盘, 盘内放两个茶盏, 右侧侍女左手托茶壶和温碗, 右手执壶柄。 其余七壁上用条砖作框格, 内嵌一组 “孝行图” , 每组三幅, 共 21幅。 正东、正西两壁 “孝行图” 下正中雕刻假窗棂, 窗棂下雕刻花瓶、 插花。 经辨识, 东壁假窗棂格眼为四斜四直艾叶纹, 雕花为写生牡丹, 西壁假窗棂格眼为斜毬纹菱花, 雕花为写生菊花; 正南壁“孝行图” 以下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砖雕灯托, 托上各放置一个酱釉瓷盏, 砖托外雕刻莲花瓣图案, 其下为半圆弧形甬道; 其余四壁 “孝行图” 下各有一个耳室, 耳室大小相似, 高 1.1、 宽 0.75~0.85、 进深 1.8~2.05米, 耳室内各有一具人骨, 人骨呈堆放状。
墓道为长方形斜坡墓道, 因墓道最南端为断崖, 所以发掘墓道长 2.5、宽 0.8 米。 墓道填土为灰褐色花土, 土质松散, 颗粒较大, 包含有大量植物根茎及少量砖石、 瓦片。
墓门主体为条砖垒砌, 呈拱形。 宽1.08、 高 1.48米。
甬道为半圆弧形拱券顶, 由 3块条砖并排垒砌, 宽 0.7、 高 1.2、 进深 1.08米。
墓室内八壁中, 除正北壁没有孝子故事砖雕外, 其余七壁均砌有三个框格, 框内嵌孝子故事砖雕, 共有二十一个框格内嵌饰孝子故事人物砖雕。内高 25、 宽 25厘米。 其砖雕为模制, 未施彩绘, 有部分砖面刻有题榜, 题榜刻字大多已经模糊不清。 根据砖雕图案及题榜, 二十一幅孝行图从东北壁始,依次为: 王武子妻割股奉亲图(题榜“王武子” )、 舜子孝感动天图、 郭巨埋儿图(题榜不清); 丁兰刻木事亲图、 姜诗行孝图(题榜 “姜诗” )、 郯子鹿乳奉亲(题榜 “□子”);曹娥哭江寻父图、鲁义姑抱侄弃子图、 刘殷行孝图(题榜 “□殷” ); 元觉劝父图(题榜 “元觉” )、 田真行孝图(题榜不清)、 蔡顺拾葚异器图; 董永卖身葬父图、 刘明达卖儿图(题榜不清)、 曾参向母图(题榜“曾参”);陆绩怀橘图 (题榜“陆绩”)、闵损芦衣顺母图 (题榜不清)、 杨香扼虎救父(题榜 “杨香女” );王祥卧冰求鲤图、 孟宗哭竹图、 老莱子娱亲图 (题榜 “老来子” )。
墓葬出土人骨 16 具, 都是成年个体, 其中墓室出土 11具, 五个耳室各 1具。 墓室东部有 7具, 西部有 4具。 人骨堆放无序, 尤其是墓室的 11 具人骨杂乱堆放, 但保存状况相对完好。 耳室内人骨保存状况差, 腐烂程度较高, 均呈粉末状堆放。 根据人骨出土情况分析,此墓应是迁葬墓, 且使用时间较长, 可能是几代人共同使用。
墓葬出土陶、 瓷、 铜、 砖等各种质地随葬品共 18件, 分别是瓷碗 4件、 瓷钵 5件、 瓷罐2 件、 瓷灯盏 3 件、 陶罐 1件、 铜簪 1 件、 棋盘方砖 2件, 瓷器占多数, 以白瓷为主, 有少量黑瓷, 其中一件红绿彩瓷钵, 可能与长治地区八义窑有一定关系。 4 件白瓷碗倒扣叠摞放置于东北耳室的须弥座上、 右门洞前, 4件瓷碗造型基本相同, 大小相近, 敞口、 斜壁、 假圈足,均为模制, 其中在两件瓷碗圈足内、 外均墨书汉字, 另有一件碗内壁及底部刻有花纹, 尤其是底部的团菊非常明显。 另有两件白釉瓜棱罐, 其中一件已残破。 出土的两块方格纹砖呈正方形, 表面较粗糙, 长、 宽各 33 厘米, 厚 5厘米, 方砖的一面刻 11条经线、 11条纬线, 组成100个小方格, 正中及一侧刻有 “×” , 并且在交叉点位置内刻圆点, 砖面未见文字, 应为棋盘。 墓葬的须弥座上转角柱旁放置5块圆形砂岩石头, 其中三块石头颜色深灰色, 另两块一块为灰黑色, 另一块略微发红, 均考证, 此五块石头可能是镇墓石。
墓葬没有发现纪年相关文字,根据墓葬形制 、 砖雕及随葬器物判断,此墓的年代下限应在金代中后期 。 这座金墓形制特殊 , 比较罕见;仿木构建筑砖雕,做工考究,严丝合缝,对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出土的 21 幅孝行砖雕是当时社会葬俗流行的表现形式,对研究当时社会风俗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出土的瓷器对相关的瓷窑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庆捷 王晓毅 白曙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